《“数学好玩”——分扣子》教学设计
金福园小学欧妍静
教学内容:2012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4页《“数学好玩”——分扣子》
课前思考:
《“数学好玩”——分扣子》是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是在分扣子的活动中积累分类的经验。在一年级上册中已涉及到了分类的知识——《整理房间》,所以孩子已有了分类的基础。本课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分类,通过“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从头到尾”思考问题,并进行评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2、能力目标: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在动手整理、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3、情感目标: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教学难点:根据分类的结果,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但结果一样。
教学准备:课件、扣子、袋子教具若干份、标签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孩子们, 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好玩的数学活动课《分扣子》。(板书:分扣子)
2、提出活动要求和评价标准。
(设计意图:把活动要求和评价标准改在活动之前,鼓励学生从头到尾积极参与活动,思考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主图
师:老奶奶的上衣掉了一个扣子(课件出示),为了美观,老奶奶该找一颗怎样的扣子呢?为了方便老奶奶找扣子,我们一起帮助老奶奶把扣子分类,好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培养尊老、乐于助人的品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找出物体特征。)
活动要求:请按一定的标准,把扣子分成两类。(指名读,齐读,强调“两类”)
要求学生轻轻倒出袋子里面的扣子摆在桌面上,老师喊开始才可以动手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同桌讨论一下,说说自己是按怎样的标准分的。
请两个不同分法的学生在黑板上分一分,请大家猜猜他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生1:第一种是按形状分,把它们分成圆形和方形。
生2:第二种是按扣眼数分的,把他们分成四个扣眼和两个扣眼。
师:两种分法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分类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设计意图: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经过初步的分类,在自主活动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积累分类的经验,逐步提高实践能力。)
2、把扣子用袋子装起来,画上标签。
师:老奶奶非常喜欢我们的分类方法,她想用袋子把这些扣子都装起来,可以吗?有什么办法让老奶奶一看就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样的口子呢?
生:画标签。
师:该画怎样的标签呢?
画好标签后,把扣子装进袋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抽象出图形共性和整理数据的能力,生活中掌握分类整理物体的方法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3、继续分。
师:第一种方法张奶奶要在哪个袋子里找扣子呢?怎么找?第二种方法张奶奶要在哪个袋子里找扣子呢?怎么找?
生:倒出来找,因为袋子里面有两种扣子。
师:有没办法让老奶奶一下子就拿到想要的口子呢?(袋子里全是这种扣子)继续分下去。
生分一分,议一议按什么标准分的。指名上黑板分,说说继续分时按什么标准分的。
4、装袋子,画标签。
师:观察两种继续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结果是一样的?同桌讨论,指名说说。
师:两种分法都考虑了扣眼数和形状,只是分的顺序不同,所以结果一样。
(分法不同,分到最后,结果是一样的。)
四、这节课同学们都能主动参与活动,积极思考,帮老奶奶找到了分扣子的方法,非常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情是按照很多种标准来分类的呢?
如:整理衣服,按颜色、上衣裤子、季节、家庭成员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生活和数学的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这节课从三方面看,你对自己的表现如何评价呢?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65页,给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画上忠肯的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环节,让学生全面地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培养反思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
分法不同结果一样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