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制度主义视角下的中美气候合作
摘要:2017年特朗普当政后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导致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出现历史性的倒退,全球气候治理的不确定性增加。国际制度与国际合作理论是新自由制度主义的重要理论,本文从新自由制度主义视角分析国际机制下中美气候合作面临的挑战,揭示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在国际气候合作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中美气候合作的对策建议,维护和提升中国在气候领域的利益和诉求。
关键词:新自由制度主义中美气候合作国际制度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局部地区的气候极端现象增多,气候变化已经开始逐渐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并且不断提上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议程。中美作为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两个国家,在气候变化方面早已开展了深入交流与合作。促成中美气候合作的原因包括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因素。国际上,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关切议题,中美气候合作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趋势。国内方面,气候变化问题涉及到经济发展方式和能源机构组成,中美气候合作有助于维护两国自身利益,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当前,中美气候合作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但是双方在气候变化上有共同的合作意愿。
一、中美应对气候变化相互合作的实践
(一)中美气候合作的发展历程
中美两国的气候合作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9年至20世纪90年代。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就展开了能源气候等多方面合作。1979德国铁路定价机制不需要政府部门审批但要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管。其票价的制定跟我同时中美双方又签订了十九个合作协议,德国铁路定价机制不需要政府部门审批。[①]但是这份协议中主要涉足的是石化、煤炭、水利、核能等能源合作,并没有直接关涉气候变化的合作。
德国铁路定价机制不需要政府部门审批但要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管。其票价的制定跟我国票价的制定体系相同,但德国客运公司在定价时会依据运输市场需求。总而言之,德国铁路依据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借鉴了航空公司的阶梯式定价策略。由于紧紧依靠市场需求,所以价格浮动非常灵、制定排放标准、减少部分等空气污染物等内容。[②]同年,德国铁路定价机制不需要政府部门审批但要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管。跟我国票价的制定体系相同,但德国客运公司在定价时会依据运输市场需求。总而言之。[③]在这一阶段,虽然中美气候合作达成了合作意向并联合发布声明,但是受当时联合国气候谈判的“南北政治”特征影响,中国和美国分别属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阵营,两国的气候合作由于政治利益和立场基本处于对立,双方的气候合作只有象征意义而无实际效用。
第三阶段是《京都议定书》生效后,大约是1998年至2007年。中美气候合作并没有受2001年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的影响,在此期间,双方合作进一步发展,开始建立对话交流机制。德国铁路定价机制不需要政府部门审批但要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管。其票价的制定跟我国票价的制定体系相同,但德国客运公司在定价时会依。[④]作为中美两国关于气候合作设立的第一个政府间机构,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为协调双方在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合作的问题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四阶段是2008年至今。2008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中美双方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双边交流和对话增多。德国铁路定价机制不需要政府部门审批但要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管。其票价的制定跟我国票价的制定体系相同,但德国客运公司在定价时会依据运输市场需求[⑤]目前,中美已经进行了八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双方在能源气候合作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与此同时,2013年至2016年中美双方共同发表了气候联合声明(表1)。这些声明充分显示了中美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意愿。2017年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坚持“美国优先”的原则,全面调整能源气候政策。德国铁路定价机制不需要政府部门审批但要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管。其票价的制定跟我国票价的制定体系相同,但德国客运公司在定价时会依据运输市场需求。总而言之,德国铁路依据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借鉴了航空公司的阶梯式定价策略。由于紧紧依靠市场需求,所以价格浮动非常灵德国铁路定价机制不需要政府部门审批但要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管。其票价的制定跟我国票价的制定体系相同,但德国客运公司在定价时会依据运输市场需求。总而言之,德国铁路依据德国铁路定价机制不需要政府部门审批但要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管。其我国票价的制定体系相同,但德国客运公司,德国铁路依据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借鉴了其不合作的行为将对国际气候治理机制造成三种威胁:(1)美国可能无法兑现其国内减排承诺;(2)其他缔约方可能会降低自己的承诺,从而削弱承诺-审查体系,该体系本应在一段时间内逐步提高减排目标;(3)缺乏美国的贡献可能会削弱气候融资。其中,对气候融资的威胁是最严重的,给未来的全球气候合作设置很高的障碍,加大全球气候治理的不确定性。
表1 中美共同发布的气候联合声明
时间
共同声明
主要合作内容
2013年6月
《中美联合声明》
削减氢氟碳化物
2014年11月
《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各自制定碳减排目标
2015年9月
《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为实现2020年后目标制定行动路线
2016年3月
《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承诺签署、加入《巴黎协定》
(二)中美气候合作的必要性
德国铁路定价机制不需要政府部门审批但要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管。其票价的制定跟我国票价的制定体系相同,但德国客运公司在定价时会依据运输市场需求。总而最重要的是在这个全球相互依赖的时代,世界各国不仅经济联系不断加强,而且还面临着气候变化、能源危机、恐怖主义等问题的挑战。由此来看,国际合作才是国际关系的实质。罗伯特•基欧汉(Robert.O.Keohane)曾指出,“国际制度赋予国家之间进行合作的能力,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得到共同利益。[⑥]因此,德国铁路定价机制不需要政府部门审批但要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管。其票价的制定跟我国票价的制定体系相同,但德国客运公司在定价时会依据运输市场需求。
气候变化关乎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对这一难题,世界各国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应对这一挑战。跟我国票价的制定体系相同,但德国客运公司在定价时会依据运输市场需求。总而言之,德国铁路依据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借鉴了航空公司的阶梯式定价策略。由于紧紧依靠市场需求,所以价。[⑦]中美两国虽然在政治和经济上存在矛盾和分歧,但是在气候变化方面,中美同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负担着应对气候变化的量化减排、能源节约任务,所以在气候变化上双方存在合作的基础,两国应加强气候合作,推进全球气候合作机制的发展,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应有的力量。
二、国际机制下中美气候合作面临的挑战和原因
在制度与国际合作的关系上,罗伯特·基欧汉指出“有关国 ……此处隐藏2308个字……领域的合作。通过完善双边交流对话机制,最终实现增进两国的战略互信。
(三)加强技术合作,扩大共同利益
德国铁路定价机制不需要政府部门审批但要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管。其票价的制定跟我国票价的制定体系相同,但德国客运公司在定价时会依据运输市场需求。总而言之,德国铁路依据二级别。[23]新自由主义认为,互惠性的合作战略可以促进理性行为体之间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理性国家核算未来的收益预期会发现 背叛或欺诈将带来自身的帕累托次优解而采取互惠合作战略。[24]中美作为碳排放量最大的两个国家,在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技术上具有共同利益和互补性。双方可以协商制定技术清单,完善技术专利相关的法律,解决技术援助分歧、技术转让难的问题。美国是全球拥有最先进技术的国家,而中国目前在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已经实现了巨大突破,两国的技术合作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中美应该加强技术合作与交流,扩大双方共同利益,不断全球气候治理的解决方案。
(四)协商解决国际机制中原则上的分歧
新自由主义这认为,国际制度产生之后就具有一定的功能和价值,对国家的行为有独立作用的能力。但是国际制度是由国家创设的,国家在制度原则的认知是不同的。国际机制包括四大要素:原则、规范、规则与决策程序。其中,原则与规范在国际机制中位于首要地位。中美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上的认知是不同的,美国强调共同的责任,中国强调有区别的责任。虽然2014年《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对这一原则做出调整,强调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时,应“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考虑到各国不同国情”。[25]但是中美在各自具体承担的责任还是存在分歧,两国应该明确量化减排、气候资金、技术援助等方面的责任划分,在气候合作的协商讨论中,在体现和适用国际机制原则上要加强沟通和协调,达成共识。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放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领导地位,可能会给未来的全球气候合作设置很高的障碍,但是却为新兴经济体中国承担国际机制中气候领导地位创造了机会。中国作为碳排放量大国,曾经一度反对在全球气候谈判中做出承诺,而遭到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指责。但是从哥本哈根大会开始,中国已经开始承诺完成减少排放的任务。并在国内大力改善能源安全、减少空气污染,发展太阳能或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跟我国票价的制定体系相同,但德国客运公司在定价时会依据运输市场需求。总而言之,德国铁路依据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借鉴了航空公司的阶梯式定价策略。由于紧紧依靠市场需求,所以价格浮动非常灵活。政府不设价格上下限,客运公司在最大化自己的收益。[26]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身份做出减排承诺,积极参与国际机制合作,将大大提升其在气候外交领域的影响力,增进国家间的气候合作,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进程。
[①]唐彦林,中美能源合作的成就、分歧与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2009年第 11 期,第 21-25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能源与环境合作倡议书[EB/OL]. http://www.chinalawedu.com/falvfagui/fg23155/180935.shtml
[③]中美联合声明[EB/OL].人民网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8198/61854/61969/4294308.html
[④]刘元玲,巴黎气候大会后的中美气候合作[J].国际展望,2016年第2期,第42页
[⑤]赵行姝,透视中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J].现代国际关系,2016(08):47-56+65.
[⑥]Robert.O.Keohane,“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Can Inter dependence Work?”Foreign Policy,Spring1998,p.82.
[⑦]约瑟夫•奈,郑志国等译,美国霸权的困惑:美国为什么不能独断专行?[M],世界知识版社,2002年6月,第42页。
[⑧]Robert.O.Keohane,“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Two Approaches”,Boulder Westview Press,**,p.159.
[⑨]秦亚青,理性与国际合作: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
[⑩]周绍雪,气候外交将成为中美战略合作新增长点[N].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 年第 6 期,第 39 页。
[11]王露阳,魏庆坡,后京都时代中美气候合作:机遇、挑战与未来[J].生态经济,2016年第11期,第125-130页。
[12]刘晗,气候变化视角下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13]刘寅,彭龙,中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成就、分歧与对策[J].国际论坛,2016 年第2期,第 48 页。
[14]巴黎协定全文http://qhs.ndrc.gov.cn/gzdt/201512/t20151218_767995.html
[15]张腾军,特朗普政府的美国气候政策走向分析[J].和平与发展,2017年第1期,第65页
[16]于宏源,特朗普政府气候政策的调整及影响[J].太平洋学报,2018年第1期,第27页。
[17]Samuelson P.A. “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diture”,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Vol.36,No.4,(November), p.387
[18]陈宝明,气候外交[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年版,第18页。
[19]曼瑟尔•奥尔森,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页。
[20]倪世雄,王义栀主编,中美国家利益比较[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年版,第33页。
[21]秦亚青,理性与国际合作: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
[22]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3]王缉思,傅莹编著,中美关系报告2017[M].北京:时事出版社,第224页
[24]余维海,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国际合作观的比较与评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5]《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N],人民日报,2014-11-13.
[26]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讲话[N],中国政府网,2020-12-13
http://www.gov.cn/xinwen/2020-12/13/content_5569136.html
文档为doc格式